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3节
第(2/5)节
样一个媳妇,为的就是将来要孙媳妇看着教着唐瑾念书。
唐老爷子倒也识字,还是个秀才,不过那是要等唐瑾长大了才能教他。
唐瑾以为,至少至少要他长到两岁才会被教认字,但他低估了唐老爷子的心急。摆了百天宴后,他白天就被唐老爷子要了过去,开始从《百家姓》教起。
唐爷爷见此劝道:“爹,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你这……”不是白费功夫?
唐老爷子一挥手,特别不耐烦:“我知道我知道,这不是给娃灌耳音么,我乖乖灵的很,说不定以后学起来就快了。”说完,一脸笑的低头轻柔的问他:“是不是呀,乖乖?”
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理,为了加强“灌耳音”的功效,唐老爷子将自己住的堂屋收拾了一下,摆了桌椅,家里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来念书。
一家子从老到少都兴奋了,孙子儿子能读书,就算考不了功名能识字以后也能多好多条路!
除了两岁的八丫头和九丫头,孩子们一下子全都来了,连十四岁的唐五叔和十岁的唐六叔都可以跟着念。
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积极?因为现在和将来不用去地里干活啊,念书多轻松?!
最喜出望外的,就是唐五叔和唐六叔的亲娘唐三婆了。
唐老爷子可不是哄娃,而是带着唐瑾认真的教,期望哥哥姐姐们以后能在家里给唐瑾一个好的影响。
于是,才三个月大,还不会翻身的唐瑾就开始学习了。
第4章唐老爷子的智慧
从唐老爷子对唐瑾第一次说让他以后好好念书开始,唐瑾就想过这个问题,他自然是乐意的。
做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他怎么能是个文盲呢?在哪个时代就要念哪个时代的书,有学历有文凭,走到哪里都不怕。
不但要念书,还要好好的念!古代阶级分明,唐瑾认为,士农工商里最可怜的就要数农民了!
听起来工商还在后,但这是社会地位。工人大体来说干活总比农民轻松一些还有钱拿,商人有钱能使鬼推磨,农民?
上辈子,他生在八十年代未的农村,长于农村,对于九十年代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他深有体会,九十年代初农民一年下来种的地交过粮外,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也卖不了多少钱,怎么都富不了。那个年代种地都累死累活,更别说古代了。
种地年景好有点余粮,年景不好就要被饿死,遇到个昏君年景好不好都要被逼死。他记得上学时读过一篇叫《捕蛇者说》的文言文,留下的印象就是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
唐瑾并不想自己出生在这里为的就是当一辈子农民去种地。
他也不想当个商人。
听说古代商人社会地位都低,至于怎么个低法他只是知道并不明白,不过这话能传下来总有原因。像沈万三那样的大商人,家被朱元璋一抄,那结局……就算他做不到那么大,但也总有官当不到朱元璋那么大的人,被同级别人收拾有什么好稀奇?
至于
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