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
第(3/5)节
记,每次经过区域附近也会及时在头脑复习。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眼下就派上了。
隋然的介绍颇有成效,桑女士不再有事没事提起淮安,更多关注这幢写字楼。
隋经理待会儿把刚才七楼、九楼两个单元的平面图发我下,哦,是不是还有一个六楼的?
桑女士对这幢楼很满意,看完了四套下楼到大堂,她提议休息一下再去第三家。
隋然欣然从之,实际上按照经验和桑女士的这句话,她断定对方已有九成属意这幢楼,剩下就是选择具体单元。
对。隋然一边给招商发信息要平面图,一边问,十二楼您不考虑吗?
十二楼的小了,户型不是很方正,有边边角角。
明白。
桑女士喝了口水,将话题转回个人,问:隋经理为什么选这行?
隋然流畅回答:有个要好的学姐创业,走了很多弯路,后来认识了这行的朋友,了解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
至于学姐创业和她选择从事这一行业之间有什么关系,属于不可为外人道的范畴。
桑女士又问:隋经理四年前为什么离职呢?
这问题过于私人了。
个人原因。隋然笑了笑,复工时间越久,问这个问题的人越少。但她的回答依旧下意识的进可攻退可守。
大多人懂得适可而止。
刨根问底的人也有,不过很少。
很不巧,桑女士属于后者。
比如呢?桑女士追问。
隋然说不上来为什么心里像卡了根刺一样难受。可能最早的玩笑还算无伤大雅,但这会儿自来熟似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已经逾越了界限,让她觉得自己在被评审毫无根由亦无必要的评审。
隋然再次提醒自己不要把私人情绪代入工作,然而接收到对方充满深究的目光,她忍不住反问:那我能不能问一下,您和淮总为什么离开ni创办遇安?
桑女士支着额头想了好一会儿,不知为何笑出了声:说起来,好像跟隋经理还有点渊源。
第21章能谈[流汗]
用问题回避提问,注定得不到完整答案。
隋然最后也没能知道遇安的创办跟她有哪门子关系。
桑女士一句话石破天惊,她回过神配合地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态,对方却看了下亮屏的手机,以我回个电话的正当理由暂离。
隋然把换着一次性纸杯,心里说不出的别扭。
有点躁。
倒不是非得知道个子丑寅卯不可,话赶话赶到她不想接的份上,最好是避其锋锐。结果绕来绕去,反而自投罗网跌进更深的漩涡。
怪痒的。
人嘛,别管什么性格类型,直接或间接促进某件事的发生,哪怕千分之一的参与度也好,总会忍不住一探究竟,看看自己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似乎这样能满足对存在感的需求。
隋然难能免俗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