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田武考察 田书伐莒(1)
第(2/2)节
、楚之间,与晋结为同盟,楚伐郑,晋必援救,但不会派全国之精兵,楚必轻易击败晋援军,威名远播。庄王纳谏,任命孙叔敖为元帅,伍参、苏从、范山、关越为四大将军,统帅二十万大军伐郑。
郑乃小国,不到三天即被楚军层层包围。晋成公得知郑国情势危急,任命荀林父为元帅,亲统十五万大军援郑击楚。不幸的是,出发的第二天,晋成公死于阵中。为了不增楚之气焰,晋遣将送成公灵柩回都同时,大军继续进发。十几天后,来到黄河边,此时郑国等待不及,已向楚军投降。楚军受降后,现正撤兵回国。荀林父重新编制大军,命先谷为先锋,魏锜(qi)、赵旃(zhān)、赵婴、赵括为大将,渡过黄河。先谷性格粗暴,一过黄河,便立即紧追在楚军之后。此时楚已行军至(bi),众将心慌,庄王十分不安,元帅孙叔敖却信心十足,他分析了敌军的弱点和楚军的优势:
第一,高昂的士气乃决胜之第一要素,而晋军出征之始,即失其主君,士气必低落。
第二,敌军主帅荀林父缺乏统帅力,且不谙兵法。
第三,晋军先锋先谷功利心强,性情粗暴,为人傲慢,与其他将领不合。
第四,行军中途,改变大军编制,传令系统必定尚未确立。
第五,我军刚击败郑军,士气高昂,敌军则士气低落,故我军在各方面均占优势。
第(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