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师敝楚 周旋致敌(3)
第(2/2)节
险,一连数日不开眉眼,大雨如注,不分昼夜,山洪暴发,江河横溢,千百万人民即刻堕入灾难的深渊。润河、颍水、西肥水、湔水、浍水、沱河、濉河,千支万派,一齐注入淮河,因而淮河自古便是华夏大地上的一条害河,早在上古大禹治水时,它就是治理的重点,可是时隔一千五百多年,淮河水患不仅没有被根除,反而越演越烈,给沿河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天久雨不晴,处处汪洋,步步泥泞,给行军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难。目下夫概所率,多是陆军,兵车为主,少有船只,忽遇洪水泛滥,前进犹龙行高山,虎游深潭,艰难的程度,不亚于登天。本来可沿途征用民船,可是眼下,船是民赖以为生的工具,夺其船只,便是杀其生命,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吴军,岂可行此不义之举!不仅如此,面对河堤决口,房屋被淹,庄园被毁,人为鱼鳖的严酷现实,吴师是急于行军伐夷,还是投于抗灾抢险斗争,救民出水火,解民于倒悬呢?吴王远离,孙子居钟离,来不及请示,经过再三权衡斟酌,夫概与专毅决定取后者而废前者。这样做,肯定要推迟伐夷的时间,也会使吴军处于疲惫状态,与敝楚、误楚的宗旨背道而驰,但却能取悦东夷各族人民的心,民心向背是很重要的,它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世上事总是有失有得,暂时失去一点时间,将来东夷人民必能帮助吴军夺得更多的时间,倘无半年前孙子伐徐所播下的仁义种子,哪会有今日行军的一帆风顺!
河堤上,徐民在冒雨抢险,肩挑,人抬,车运,驴驮,抢在最前边的是吴军将士,冲在最险处的也是吴军将士。
第(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