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击楚半济 破沈钳阵(3)
第(1/2)节
果不出射所料,这把火正是混进囊瓦败军中的吴兵放的。前边交代过,夫概攻营,武城黑率兵抵挡,史皇保着囊瓦趁机溜出后营,后营的兵丁也跟着奔跑。囊瓦惊吓落马,混入败兵之中;史皇射给伍子胥一方帛书,溜进丛林;伍子胥览书不再追赶,任败兵逃窜。就在这时,内衬楚兵军服的数百名伍子胥的部卒,按照孙子事前的布置,脱下罩在外边的吴兵军衣,摘下军帽,露出里边的楚兵军衣,戴上藏于怀中的楚兵军帽,混到囊瓦败兵之中:“快跑吧,跑晚了就没有命了!”跟着楚兵一起逃奔,逃到射大营,被安置在后营休息待命。他们听到远处传来三声牛角号响,知道伍子胥率兵就要到了,急忙将白鸡毛插在军帽上,作为自家人的标识,接着把人散开来,突然你喊他叫,一个喊,个个喊:“不好了,吴兵杀进来了,赶快逃命吧!……”楚兵闻听,一片慌乱。趁楚兵惊慌失措之机,他们或杀敌,或放火,几百个人把后营闹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等射率兵赶回,已经闹到中营了。
射来到营寨门外,望望营中的火势,不由得颓丧地长叹一声:“唉——!”……
曾几何时,射嗤笑囊瓦无能,转瞬之间,厄运竟又落到了他的头上!射想,如今前有大火,后有追兵,怎么办?很显然,这座营是不能再要了,眼下汉水东岸不容楚军立足,不到一天的时间,囊瓦的晦气又移到了我的身上。面前只有一条路,这便是撤军汉水西岸,以汉水为天然屏障,固守一段时间,等沈司马领兵赶来,再报今日之仇。
时间不容许射多想,他当机立断地命令道:“传令下去,在夜色的掩护下,即刻退兵汉水西岸!”
命令传了下去,营里营外乱成了一锅粥,兵丁像被捣毁了窝巢的马蜂,纷纷扬扬,拥挤着向西逃去,延在前领队开路,射断后,阻挡追兵。
伍子胥率军追到射营前,见楚兵向西奔去,没有耽搁,一面派人灭火,捉拿残兵败卒,一面会合营内外的将士、兵丁,紧紧向西追赶。
射父子及其所统率的楚兵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若漏网之鱼,好不容易逃到了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市西的损水)岸边,江上正有一座浮桥,射急令抢渡过江。所谓浮桥,就是许多船的首尾相衔,中间用绳子扣牢,船上遍铺木板,车辆、人马可以从上边通过。吴楚水乡,江河之上常见这种简易的渡桥,多是应急而造,权宜之计。至于这座浮桥为何而建,史无记载,不敢杜撰。
楚兵正收集船只,将谋渡江,吴军追至。伍子胥正欲下令奋击,一举歼之,夫概阻止道:“吾读《兵法》十三篇,孙子曰,困兽犹斗,何况人乎?若逼之太急,敌必死战,对我不利。不如暂且驻兵,待楚兵半济,然后击之。这样,已渡者得免,未渡者争先,谁肯死战?敌军既无斗志,我必获胜。”
伍子胥闻言,深感夫概颇得《孙子兵法》要旨,自叹弗如,下令退兵二十里安营。
射初闻吴兵追至,正欲列阵抗敌;又获吴兵后退扎寨,遂转忧为喜道:“吾固知吴兵胆怯,不敢追也。”于是下令五鼓饱
第(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