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让内心绽放微笑 (2)
第(2/4)节
的人,他们活着时,就已经在天堂里了。
每天自省一小时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是一种良好的处事态度,它可以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对自己做出一种评价。可以说,自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自己身上的缺点,让自己将缺点进行弥补;自省是最好的朋友,它直言相劝,在为人处事上时刻警示自己,使自己更趋完美。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而自省恰恰是一盏航海灯,照耀在我们人生的航线上。
自省需要勇气,自省需要胆量,自省需要培养,自省需要面对。要自省,同时要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春秋时期,宋国一度内政不修,引起。当时的国君宋昭公落得众叛亲离,被迫出逃。在路上,宋昭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对车夫说:“我知道这次被迫逃出的原因了。”车夫问:“是什么呢?”昭公说:“以前,无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无论我有什么过失,大臣都说我英明。这样,内外两方面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从此,昭公改弦易辙,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让他重登王位。他死后,谥为“昭”,就含有称赞他知过必改的意义。
对待自己,需要自省,对待他人,需要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对自我的超越过程,就是自省的过程。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有缺点;最危险的缺点,就是坚持已有的缺点;最无知的缺点,就是为自己的缺点辩解;最可笑的缺点,就是闭上眼睛也能发现别人的缺点,睁大眼睛也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但这位古希腊的思想家却十分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他总要求自己为人不能做亏心事,要清白无瑕,不让污垢沾身。有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苏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隶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狱,判了死刑。临刑前,狱禁问苏格拉底还有什么话要交代。苏格拉底想了想,说:“我还欠邻居家一只鸡,那是几年前借人家的。当时因为手头拮据,没有付人家钱,后来就一直拖了下来。请求您转告我的家人,让他们务必代我偿还。”狱禁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人在临死前要说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于是又问他:“还有别的大事吗?”苏格拉底说:“没有了,就这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的为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狱禁流下了热泪。苏格拉底的这种“与朋交而不信乎”的临终自省,可谓光照千秋。
有个父亲面对两个顽皮又不听话,经常闯祸又难以管教的孩子无计可施。后来,他慢慢地省悟到:孩子的错,孩子闯的祸,固然是孩子本人造成的,然而根子却在自己,在做父亲的身上。而要孩子改错,首先自己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假如要惩罚孩子,就必须首先惩罚自己。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勇敢而令人惊奇的决定:孩子再次犯错后,他解下皮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