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攻守同盟
第(3/6)节
一个值得帮的人。
2)公开个人需求。单向冲动阶段是由感性引发的,其关键在于有一方主动迈出第一步。如果你作为这段关系的请求方,首先应主动公开自己的需求,这样才会有人施以援手。
以上只是开了个头,都还只是非常浅度的关系,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进一步加深链接,对人脉关系搭建的帮助其实并不大。
第二阶段:理性的互惠关系。
单向冲动后,如果另外一方也有所表示,接下来就极有可能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理性的互惠关系。
当然,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其中一方本就冲着互惠关系才主动建立的联系,也就是说这段人脉建立直接跨过了第一阶段的感性冲动期,这种情况常见于商业行为。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关系构建,大多源于别人无利益相关的搭把手(要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滴)。
这个阶段的礼尚往来其实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具体应用场景可能是,你之前帮过我,这次换我来帮你;还可能是,这次我帮你,寄望于下次你可以帮帮我。
在这个阶段,该通过什么方法,促进他人行动?
1)作为主动帮助方,要在承受范围之内放低自己的回报预期。在这一阶段,人人追求的都是低投入,高效产出。如果一味地斤斤计较,要求别人一定提供等值甚至更高质量的帮助,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有更深刻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放低自己的预期并不是没有预期,双方必须都有独立的掌控权,这样才能避免一方落入老好人的怪圈。
2)作为接收方,要避免一味地索取。理性的互惠关系,需要的是近似值互换。在对方主动提出或者给予帮助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等值回应,要记得至少真诚地说声“谢谢”。
第三阶段:健康的价值流动。
第二阶段中的互惠关系可以说是一次完整的博弈过程,之所以说博弈,是因为主动付出后的回报概率往往是不可控的。
而如果在多次博弈后,双方已经有意无意地确认了对方的回报概率,找到了博弈的平衡点,并且能够坦然接受这种稳定的互惠关系,这也就是已经建立起了健康的价值流动。
就比如,我们和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你来我往时往往不需要任何思量,我们就会充分信任彼此,这是因为我们在试探性找朋友的交流期间,已经能够验证了对方的回报概率。
在这个阶段,该通过什么方法,促进他人行动?
拥有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好的人际关系得来不易,保证双方之间有更多的利益共同体才能长久维持这种优质的人脉关系。比如互联网时代一个很好的行动方式是,时不时地进行资源共享。
老好人错在哪儿了?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老好人的人脉关系只达到了最浅的第一步。
“对谁都好,什么事情都可以”,老好人的这种不选择性,很多时候让别人误以为他是
第(3/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