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共赴危难
第(2/8)节
牟孝柏助理,你对我说的有异议吗?看到你皱眉头,想必是有高见要发表,大家欢迎!”
宋太平微微一摇头,自己就是一皱眉头而已,至于这么一支盯着我吗?看到全场的目光焦聚在自己身上,已经是骑虎难下了,只好起身解说印本国一家知名企业资深员工解读其公司现实困境:
索尼公司的过去,就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35万印本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今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印本元。
多数人觉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14年前的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印本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索尼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发文表示,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
“最具活力集团”消失了
所谓“最具活力集团”,是指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最具活力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
井深大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变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曾有新人和井深大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大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新人的意见。
为了不辜负他对新人的信任,新人们当年也同样潜心于研发工作。比进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大影响的那些人,在井深大退出第一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以井深大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当这些人不在了,索尼也就开始逐渐衰败。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最具活力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
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
“挑战精神”消失了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象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
第(2/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