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炮灰白富美 第63节
第(3/4)节
,这下厨房只有他们两个人,没有别人了。
空间不大,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很近,近的白玲能够听到燕桑榆的呼吸声。
是了,他也是时候原原本本的向她交代自己的问题了。
在张院长家的那个晚上,跪在白玲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哪怕她要他的命,他都会给。
他什么也没有,只剩下桑榆这一个亲人,为了桑榆,他愿意付出所有。
他的所有就是他的这条命。
燕苍梧的呼吸声变得有些急促,像是很紧张,但他的表情是平静的,“我出生在外国,不是在中国长大,我在英国生活了十五年。”
十五年,他踏上回国之路的时候才十五岁。
那时是65年,64年他的父亲取得了博士学位决定乘船回国,报效祖国。
初时,他寄回来过几封信,但很快音讯全无,最后一封信他鼓励他好好学习,等到一切安顿好就接他们母子回国,让他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拿着那封信抱着弟弟踏上了回国寻父的旅程。
现在过去了多少年,十年了,桑榆长大了,长高了,可至今为止他仍不知道他父亲究竟在哪里。
他还活着吗?他这十年又在哪里度过呢?
留在英国的母亲在失去丈夫的音讯之后,又再次失去了两个孩子。她该有多么伤心?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
他这辈子还有机会见到父母吗?
“我的父亲是地主后代,他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我的母亲不是中国人,她是一个英国人。”
这些话,他只有在开大会交代自己问题的时候才说出口过。
说完这段话,他习惯性的垂下视线,长睫挡住那双作为‘外国特务’罪证的蔚蓝双眼,站在那里像是一个罪人。
按照惯例,接下来会等待他的是批判和教育。
最严重时不眠不休被关在会场三天接受批判,他也没有半分畏惧,只觉得麻木与疲惫。
可此时他却畏惧从白玲脸上看到跟那些人相同的表情,从她口中听到那些听过千百遍的如同冷刀子一般的锥心之语。
他听到她的笑声,一瞬心揪得很紧。
“怪不得你和桑榆的眼睛都这么美,你妈妈一定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
他猛地抬起眼,撞进一双透亮的黑眸,她注视他的目光与从前没有半分不同,始终清澈温和,荡漾着柔和的笑意,不带任何偏见与阴霾。
“燕大哥,原来你是在国外长大的,那现在英语你还记得怎么说吗?”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蜜月期时,俄语是外语学习的第一选择,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六十年代中期,英语开始被更多的选择学习。
在眼下,下城的知青大多都学习过英语,至少原身就学习过,但水平有限,基本上没几个知青能够流利的读写英文,大家对外语并不重视。
这种情况要到7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