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第(1/6)节
然而旋即,他赶忙又问道:“凌霄子可是想在义学中教造化之术?”
这可不行!且不说僧道不能轻易办学,只是造化一派里那些“禁外传”的东西,就绝不能轻易流落民间!
谁料吕溱却摇了摇头:“官家多虑了。凌霄子有言,只请士子教授蒙书、数算,绝不涉及道法。将来也不会让这群人入道观,只会从中挑几个烧火童子。”
宝应观的烧火童子都要识文断字,通晓数算了吗?赵顼又有些发怔,但是仔细想想,却也不觉得有多奇怪。毕竟是那小道所知,连满朝文武都觉得震撼,想要学,恐怕也确实有些难。
不过这些小事,倒还不至于让赵顼操心。现在朝廷没钱,无力办蒙学。若是甄琼能出钱建义学,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想了想,他又问道:“听闻义学里要经营买卖,以工养学。此事是如何安排的?”
吕溱立刻道:“作坊由韩家铺子资助,目前只设了衣、食两样。入学的女童须得纺纱,男童则要帮厨。就算学业不精,也能有一技之长。臣以为,可让义学作坊承揽慈幼局内的伙食、衣物,也能贴补一二。”
韩邈的安排,不可谓不妥当。这吃穿两样,总是少不了的。交给义学里的作坊,既可以自给自足,又能以工养学,着实便利。不过此事,也不能光让甄琼和韩邈花钱。反正慈幼局也要朝廷拨给钱粮,不妨从义学的作坊里采买。既能杜绝有人从中谋私,也能让工坊揽些生意,补贴用度。
赵顼闻言,点了点头:“此法甚佳,朕允了。”
他早就觉得慈幼局不干正事,经营不善了。如今凌霄子他们有心助学,怎能不扶持一二。就算是孤苦,也是他的子民,还是当想法使其安居才行。
“倒是朕误会了凌霄子。若是此法可行,便推广府县吧。”赵顼又补了一句。有钱人,何止万千,若是个个都能跟那小道一样,天下早就太平了。
等到朝廷有钱,也当多办些蒙学才是。赵顼暗自下定了决心。太学、武学虽然关紧,蒙学却也不能或缺。只是不知何时,朝廷才有钱,能办成此事。
待吕溱退下后。赵顼思索良久,终于还是对内侍道:“传翰林学士王安石入对。”
富国强兵,变法改制,是不能再拖了。
第93章
有了天子首肯,义学很快就筹建了起来。选址定在了南郊,有些偏远,好在地方不小。除了十几间斋舍外,还盖了两座作坊,专门生产饭食和衣物。第一批招收的孤儿,总计三百四十余人。
这些孩童到了义学,立刻按男女分了舍。除了学习外,男孩还要到食坊帮工,负责洗菜、淘米、烧火、分饭等杂务;女孩则要在衣坊学习纺纱、刺绣、裁衣。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劳作,累得浑身酸痛,还要识字,学习数算。然而饶是如此辛苦,这群慈幼院里长大的孩子,没有一个抱怨的。三餐饱足,能学习厨艺或是针线,还有资格进学。这可是实打实的恩德,谁敢错过?
不过勤奋,也有勤奋的方向。有些
第(1/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