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2
第(3/4)节
佣金只多不少,因为大企业财大气粗,愿意重金礼聘,接这样的一个项目差不多相当于十个小客户的总和。
“我这些不算什么,跟崔总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薛眠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还是不适应被人这么当面夸,便把话题引了个方向:“郑主播从事媒体行业也有不少年了吧?我常在电视上看到你的节目,似乎时政对话类是你的专长?”
郑鹤沅一毕业就到了lbs,一路从文字记者干到出镜记者,最后踏上主播的位置,算得上是“外表风光,背后受伤”的职场老资历了。
“是啊,”郑鹤沅一副不幸被猜中了的表情,点头笑了笑:“上学的时候就爱上政治课历史课,没想到干了新闻行业,这点爱好反而成了决定工作走向的指针了。其实比起娱乐节目,干时政新闻要冷调得多,也是多谢台里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这几年给我陆续开了几档新节目,才有机会发挥所长。”
薛眠感同身受,这话瞬间就让他想到了自己,不禁点了点头:“有个能支持自己的领导确实难得,也该感恩。”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别的,直到工作人员来通知主持人和嘉宾可以到演播室就位了。彼时演播室里已经坐了近九成的观众,刚踏进去便觉吵杂不已,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调控现场,维持秩序。
郑鹤沅带着薛眠直接上了舞台,四位外宾和三名翻译都已就位,几人简单交流了几句,确认过各个方位的摄影机位置,导演又叮嘱了一遍每个环节的衔接细节,直到众人都已明白在心,节目正式进入倒计时。
现场灯光走的是冷色调,氛围偏静,令人放松。主播台上的郑鹤沅一身灰色立挺西服,身形笔直修长,谈吐儒雅有礼。他的声音很不错,像一把悠扬的古琴在缓缓弹拨,音色极佳,说话时给人一种小桥流水、娓娓道来之感。
受访嘉宾的座位安排的是真皮沙发,一人一张,规格满分。翻译人员坐在四人身后的无靠背椅子上,每个人的衣领下都夹着一只微型麦克风,手上拿着纸笔,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
为了尽可能避免入镜,薛眠一直保持着让前方那位外宾高耸如山的身躯挡住自己的姿势。他负责的是第二家半导体公司c的翻译,这位市场总监似乎很善于在镜头前表达自己,面对主持人抛出的种种问题,不但答得行云流水,言词还非常风趣幽默,时不时丢出一个小段子,引得台下观众纷纷鼓掌捧场。可见为了打开中国这片广阔市场,没少提前下功夫。
安排四个翻译的好处其实很明显,全场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别的嘉宾和翻译在说话,实际工作时间可能还不到半小时。薛眠翻译完自己这部分,稍稍放松了些身体,尽管没有椅背,还是习惯性的松了松腰肢,卸了卸肩。
他指间夹着一支笔,姿势有点儿像夹烟。左前方一位嘉宾正在口若悬河说得眉飞色舞,可他背后的译员却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大概是前者的内容跨度实在太大,脑回路又比较清奇,用词太过剑走偏锋,一般译员确实难以招架。
薛眠没打算帮忙。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