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朕的爱妃太能卷了 第155节

第(1/4)节
    十来年过去,来上早朝的全是低头听令的人。

    再有脾气,也是对外使。

    对皇上忤逆的官员,通通提前投胎,或者令其辞官告老。

    要说皇上并非滥杀又一意孤行,容不得别人非议的性子,谨亲王就很了解他,只是他这些年来要办的事太多,如果官员不跟他一条心,事儿就办不成,办不好,一拖再拖,耗的是国库银两而迟迟得不到效益。

    皇上也想圣寿有限,得在有限的寿命里,干足够多的事儿,才不算白活一场,也好给太子留下一个盛世。

    草原的叛乱势力被他逐一平定,组建水师出征周边国家,又建起水路加速贸易。改良出晒盐法、发明更好的种田农具、优化火器……皇帝要求每一条推行下去,要畅通无阻,实时反馈,务求燕赤每寸国土都享受到文明进步带来的好处!

    要做许多事,自然容不得拖后腿的。

    特别是皇上他死脑筋。

    这些崭新的念头如果是天子提出来的,哪怕不凡些,百官也能用“天子非凡人,想事情跟他们角度不一样,终归有天子的道理……”

    皇帝他不,哪样是昊贵妃提出来,和他一起完善的,他清清楚楚列出来。

    好些文官武将都有微词,觉得哪怕真是昊贵妃的想法,也没标她名字的道理。

    举例乡下农村,嫁到夫家的女人捣鼓出新鲜吃食,比如说臭豆腐,客人说起都会说是某家的臭豆腐……这里的某家,自是夫姓,仿佛与女人无关,而明明是女人想出来的方子,娘家人却不能沾上半点好处。

    女人的建树,出嫁前归父,出嫁后归夫。

    独独是没有她自己的名字。

    千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人觉得有问题,而皇帝明知会因此让政策实行变得更困难,也要力排众议地推行……就连姜娴自己也不在乎,她觉得百年后会有人为她正名,何况许多事儿只是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来的,不是她比古代人聪明。

    “百年后的事朕管不着,不放心,管得着的朕就先管了。”

    既然谢彻心意已决,姜娴便不再劝了。

    皇帝文治武功都出息,比起先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宠昊贵妃宠得出格外,百官也挑不出毛病来,百姓生活水平肉眼可见地上升,民心实实在在地向着皇家,在收拾了一帮脖子硬的出头鸟后,政令通行也顺当了许多。

    倚老卖老的世家不剩几个,郭瑞柯在容家倒台不久后也一并被清算。

    谢彻好相处的一面只给亲近的人看,在臣子面前还是天威深不可测,还是有些人对皇上敬重昊贵妃的举动略有微词,便说圣上独断专行。

    有些知道内情的臣子觉得皇上活该,要不是他执意推崇昊贵妃,皇上就是完美无缺的好皇帝了……就差盼着他跟李隆基一样杀了杨贵妃,巴不得亲自清君侧。

    但朴素的百姓不这么想。

    每次有新政令推行,百姓都知道哪些是昊贵妃提出来的德政。

    老百姓
第(1/4)节
推荐书籍:傲傲女神医长毋相忘无线控制浪剑淫仙大学生的奇怪日常罪欲再说嫦娥之中秋快乐女警花关莹一片油绿绿家庭竞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