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一
第(4/6)节
有去中国了。
”“是不是和那边断了,不合作了。
”“那倒不是,主要太忙。
小孩上高中,然后考大学,还要申请科研经费,带学生和博后,忙得团团转,一路下来,时间就耽误了。
”“两位大教授,要不要喝点什幺?”站在一旁的空姐饶有趣味地听他们聊着,插了一句。
于是两人各要了一杯矿泉水。
空姐说:“你们继续聊,我到前面送水去了。
”空姐走后,两人继续聊天。
那人说:“其实你在国内的联系挺多的,条件好,为什幺不去中国发展呢?现在小孩也大了,可以考虑了。
”丁一摇摇头说:“中国那边倒是反复邀请,但是我不想。
”那人循循善诱,颇有心得地说:“那边诱惑太大,现在钱多,都是玩虚的,那钱不要白不要哇。
申请到了科研经费,可以有一笔可观的提成。
美国这边不管你拿多少钱,一分钱也落不了你的口袋,是不是?而且许多时候吃喝出差都是公家出钱。
其它比如我去参加其他人的学生论文答辩有答辩费,审稿有审稿费,当评委有评委费,还有其它许许多多古里古怪的项目。
这里几千,那里几千,只要你愿意,点个头,签个字,钱都进了口袋。
这些灰色收入挺养人的,何乐不为呢?在美国,能有这些吗?都是白干,这个你比我清楚,规章制度齐全。
不过我们这些人过去,多多少少可以做点实事,对得起这些钱,对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还是能起到作用的,物有所值。
”丁一默默地听着,这些他时有耳闻。
不知怎地,他想起了自己以前在中国的那些不为名、不为利的导师们。
中国现在真是大变样了。
这时飞机有点颠簸,机长让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去。
两人道一声回见。
丁一回到座位上,女士还在专心致志地看书,见他回来,抬起头来礼貌地莞尔一笑。
隔着走道,另一边的一个人主动和丁一打招呼,两人聊了起来。
那人是做生意的,到美国来推销产品。
“生意还行吗?时下美国正在闹经济危机。
”丁一问那人。
“不比从前了,刚刚保本。
”那人一脸不满意。
“中国现在发展挺快,多向国内推销吧。
”丁一不懂生意经,凭感觉建议道。
“国内的生意更难做,不谈了。
”那人一脸沧桑,一言难尽的样子。
“何以见得?”丁一不解。
“好不容易赚了一点钱,大家都盯着,连觉都睡不安稳。
给你说个事,我们山西太原有个煤老板,按说挺能赚钱的吧,结果区里的一个公安局长盯上了,找上门来,儿子要出国留学,让煤老板出钱。
第(4/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