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7

第(2/6)节
    攻关小组由苗科长牵头,具体包括尚鸿、小张两个年轻技术人员,还有拔尖的两个技工。

    听说有三个分厂同时在攻关,吴厂长特意开了小会,又通知其他部门全力配合。

    争取最先将设备弄明白,决不能落后。

    苗科长其实无法插手工作,只能简单协调一些对其他部门的事情。

    他学的是俄语,而设备是美国进口的。

    小张这个工作多年的专业机械工程师,倒很让尚鸿佩服。

    小张分析的很全面,目前没有一个分厂能够在一个月内将设备彻底搞通。

    不如想办法将设备开动起来,出成品。

    只要工人熟练操作,剩下的高难问题,慢慢再仔细研究。

    首先是阅读说明书,面对一箱子资料,真不知从何下手。『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 sba@ gmail.com 』

    小张的坦诚让尚鸿颇有好感。

    “机械方面我来整,电器那部分你比我强。最新地址LTXSFb.coM

    我在学校的时候,电器只学了点基本东西,多数都是在咱们厂后来摸索的,不专业。

    ”“那就先将所有的目录翻译出来,再挑与操作有关的部分重点整理出来,让工人先熟悉操作。

    咱俩再琢磨参数问题。

    ”“对,还有测量工具,别忘了借资料看看。

    ”小张叮嘱着。

    两人各自拿着资料回去钻研了。

    一个星期,两人就拿出了简单的操作手册。

    虽然是手写的,但工人对两位年轻的技术员还是非常佩服,也开始主动摸索一些操作了。

    两个工人试着开动设备,逐渐掌握了设备的大部分基本动作。

    事后证明,将工人与设备先期调动起来是第一分厂成功的关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更为复杂的操作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不熟悉,还要考虑设备和工人的风险,毕竟大部分的操作是数控的。

    单单靠这些工作,是不可能领先的。

    别的分厂在摸索了几天后,也搞明白了基本结构原理,设备也能简单运行了。

    可是接下来的难度陡然就提升了:要想设备正常运行,指标只有一个,就是加工出符合精度的部件。

    可是加工精度的基准问题,程序的编制问题,工件的随机测量等等问题,难住了大家,一时陷入了迷团。

    设备上几组关键的部件也不知如何配合使用。

    两人开始了攻坚。

    连续的不眠之夜,两人都没有睡好。

    憋了两天后,一股灵感涌现,不是还有陪嫁过来的测试仪吗!那也是设备的一部分。

    一般人连设备都没搞清楚,根本不会研究配套的测试仪。

    也许是天意,尚鸿闲暇时心里念着胡丽莹,突然想起要去看看这个值钱的测试仪,找一找突破口。

    ***
第(2/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