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
第(4/5)节
“识”为“心法”,属金刚界。
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
两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
佛与众生体性相同。
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宗南却郎野心勃勃,意图将师尊宗磕巴创下的格鲁派发扬广大,使其成为密宗第一大派。
然而在西藏,密宗各派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势力范围,格鲁派想获得极大发展难度甚大。
因此宗南却郎将目光瞄准密宗自少涉足的中原地区,而密宗要在中原发展,必将和已在中原实力最大的禅宗产生根本的利益冲突。
恰好此时陶仲文前来游说他是,两人当即一拍即合,订立了联盟。
禅宗,即主张修习禅定,和密宗的教义完全不同,两宗教义不同,自古即势若水火,两不并存。
而自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的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宗成为中原最主要的流派。
它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主要依据是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学说。
“二入”指“理入”和“行入”。
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
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
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
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其禅法以定慧为本。
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
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
宗南却郎极端仇视禅宗教义,认为除本宗外其余皆是外道邪说,他准备进军中原和几位禅道大师一较高低,但因其时他的“密乘圆满功”正自修炼到了紧要关头,无暇分身,所以决定先将一众门下弟子派遣过来。
这些弟子来到中原后,在陶仲文龙虎山道教的全力支持下,在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宣扬黄教教义,令禅宗大受打击。
此刻金陵城内就有座喇嘛寺庙达拉寺,此寺地处城北,占地广阔,楼殿耸立,气象万千,充满了藏边的异域风情。
常常吸引了不少民众来此进香礼佛,其鼎盛的香火令周围各座禅宗寺庙大是眼红不满。
此刻在达拉寺正殿后侧的一座不起眼的寺廊中,一个身着青色披风的人正站在那里。
他遮住了大半面目,只一双炯炯有的眼睛露在了外面。
不久,廊前的一丛大树下忽然显出了一个人影。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