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节
第(4/5)节
目前留在市内的部分都不涉密,可以大大方方的介绍,孔老板虽然不是做重工方向的,但身边的合作伙伴里总有涉足的,清音也是打算要是能给书钢带来点机会也不错。
逛完生产车间,又将人带到此行的目的地——卫生室。
清音对自己手底下人还是信任的,也没专门提前通知准备啥,平时怎么工作今天还是怎么工作就行,甚至除了林莉,就没人知道今天会来这么多“领导”。
上午十点半,正是卫生室人山人海的时候,以前还觉得空旷的门诊大厅,此时已经人头攒动,排队挂号的,等着缴费的,拿药的,准备做治疗的,但凡是有板凳的地方,都坐满了人。
坐不下的,就靠墙站着。所有穿着工作服的人员,忙得快要起飞,看见忽然进来的一群人也没功夫接待。
孔老板看了一圈,又专门去各个诊室门口看过,连住院部都不放过,最终感慨:“硬件规模似乎跟不上病人数量啊。”
刘厂长连忙附和:“是这个理儿,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病人。”
“这里也有西医的,对吗?”
清音连忙又带他去西医诊室,那里坐诊的是后面招进来的小年轻医生,病人着实不多,“因为没有检查设备,也只能简单的看点小病常见病。”
孔老板点点头,“你们目前需要些什么设备?”
众人一愣,清音反应迅速:“最基础的血生化、肝肾功,这不用说,您也知道,要是有条件,能拍片就好了。”尤其骨伤科的病人,张主任自然是经验丰富的,一看一摸大部分都知道伤在哪里,但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要是能有台x线机,或者b超机啥的,能在影像学上多一层诊断依据,那自然是事半功倍,能让医患都少走弯路。
可惜,这些设备的配备,最低也只走到区医院,这还不是每个区都有,东城区完全是因为秦振华的关系才能配备上,据清音所知,目前书城市的五个主城区里还有三家没有呢。
孔老板点点头,用粤语跟身边秘书模样的人交代几句,秘书赶紧记下。
然后,一行人又来到儿童关爱门诊,这里等候的病人和家属,很明显无论是穿着还是神情,都透着一种愁苦与无奈,能顺利通过审核得到免费治疗名额的,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困难的。
孔老板随意找了几个小孩,有的剔着小光头,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则是肉眼可见的肢体残缺,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越听心情越不好受。
最终,他连饭都没吃,就离开了,可能是想到自己儿子这么多年的经历吧。
倒是下午,他的秘书过来了,还带来一份捐赠协议。
“孔总感念清医生的医术医德,想为贵单位出一份力,这是捐赠清单,请各位看一下。”
刘厂长接过去,没急着看,先递给清音,毕竟这是她用自己能力换来的。
清音也没推辞,迅速看下来:每年现金捐赠三十万元人民币(后续依据孔氏集团运营情况适当增减);一次性捐赠m国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