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节

第(2/3)节
故堡已经坍塌,却有庙留下来。有庙就有灵,有灵就有香火和安定,于是人们慢慢聚集在吴山上,建起一座滨水的码头城镇,名为吴城。

    吴城的历史远远超出了东晋。它在后世一直兴旺,历经唐宋元明清,清代时,它号称“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与汉口并称;到民国时,它成为了鄱阳湖畔第一个亮起电灯的地方。

    无数的商人、船工、官员、水客来到这里,都曾问起这里的历史。不同时代、不同口音、不同的人说起,起首的,总是同样四句话:

    “孙钟种瓜,太史筑城,海昏淹没,吴城镇兴……”

    (全文完)

    ——后记——

    写下后记的时间是 2024 年立春。

    本来想在 30 岁的这一年里写完第一本长篇,后来没赶上新历生日,再后来,连农历也倏忽而过。这就能看出来,人一旦为一件事赋予太强的意义,反而会难以行动。

    我只能说,春节前完成,就是胜利了!

    这本书其实起源于将近十年前我写下的一篇短篇,仅仅一万字,完全关于太史慈。在《三国志》里,他和刘繇在一个传记,比起孙家将领,更像是半独立的势力。我对他这个人,他敏感的政治地位,他的生平、志向、遗言,都很感兴趣,所以在当时写了那篇文章,还上过很小的刊物。

    后来,就是撂下笔很多年。

    再次把它捡起来,其实真是巧合,就是因为标题这两个字:“海昏”。说来惭愧,我其实知道太史慈都督海昏,比知道海昏侯还要早。后来是在一次工作场合,翻南昌的旅游资料,突然看见“海昏”两个字,然后是海昏侯、海昏侯博物馆,莫名其妙,如遭雷击。

    我就胆大妄为地想:要是把这两个人串在一起写,那该多酷啊。

    在海昏这个地方,这两个特殊的人,他们命运应该是对照的,故事应该是双生的。

    这也是出于一种幼稚的固执,那就是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不被影视所完全压制,一定不全在于讲故事,一定在于只有这种体裁才能表达出来的结构性、对称性,甚至是适度的模糊,换而言之,就是文字游戏。

    我绝不敢说这本书做到了,但从选材上、从发心上,我确实是这么希望的。

    而到了具体写作的时候,因为这是第一本,我自感浅薄,所以借力了很多东西。首先便是海昏侯博物馆的各种现实文物,现实自有力量,希望有传达出来;然后便是各种研究成果与专著,给了我很多启发和乐趣;第三就是史籍原文。因为有了这些支撑,我才能勉力把书写完。

    所以这是一部特别基于个人趣味而形成的作品。

    每一位愿意在这花上一点时间的读者,无论您喜欢与否,我都衷心感谢。

    事实上,我觉得我在连载过程中碰见的,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读者,完全超乎想象。我也非常感谢编辑雁南老师,如果没有 ta 的督促,我一定写不到这个篇幅。

    我甚至
第(2/3)节
推荐书籍:喜欢,然后呢?都市风水高手恶房东卿君怜妾(86-103)先行版奇妙之馆做一个无人匹敌的私生饭和大学生的一夜激情变形记女友紫涵【职业旅行者的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