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第(3/5)节
“族里不是有土窑吗,等需要的时候再烧就是。”族人仍不死心,“我记着之前买炭可费钱哩,先在我们也能自己烧了,岂不是也能卖出去大赚一笔。”
可惜木炭在大瑜并不算必需品,很多贫苦人家就算不用炭火,冬天也能过得去,自然,炭价也一直维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
要想跟大越似的,靠着卖炭发财,或许还缺点机遇,比如一场百年难见的大暴雪什么的。
明窈没有讽刺,而是耐心跟他说了大瑜与大越的区别,听说这炭火在大瑜并不值钱,族人难免失望,小声嘀咕了两句:“早知道没迁徙前,就该把炭火送去大越城里卖,现在可好,又错失了赚钱的大好机会,唉!”
族人懊恼地离开,而留在后面的明窈却是若有所思。
是夜,等狄霄从外面回来,两人一边吃着晚膳,一边说着这一日的见闻。
明窈低喃着:“今天有人问起卖炭……我琢磨了小半天,这事虽然有些麻烦,但好像也不是不行。”
狄霄问:“卖什么炭?”
只见明窈来了精神:“我算了一笔账,大瑜的炭价常年维持在两钱一斤左右,而大越前年的炭价已经涨到了一两多,我们要是从大瑜买了炭火,运去大越卖,吃差价的盈利,就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利润。”
听她这样一说,狄霄很快明白了她的想法,只是:“那有谁适合去做这种生意呢?从大瑜出发到大越,最近的两城也需要走上三五个月,而且行走在两国之间,是不是还要同时会讲两国的语言?”
“这些都可以克服。”明窈并没有被这点难题打败,“族里会讲大越话的不在少数,而大瑜话也学了大半年了,磕磕绊绊也能讲上几句。”
“首领可还记得,齐齐比齐就有由可汗调度的商队,专门在草原和大越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不仅能满足族人生活上的需要,还能赚取金银。”j^sg
商贸一事早在明窈心里埋下了种子,只是这一年匆匆忙忙,一直没静下心来细想,今日又被族人提醒到,她才真正考虑与中原商贸的可能。
且明窈的野心更大一些,她不仅想入大瑜交易,连带着大越也很是心动。
草原,大瑜,大越。
三者各有优劣,若真的能联系起来,不论是方便族人,还是借此获利,皆大有搞头。
明窈说:“眼下族中所缺,大多是从中原买来的,以前每回都是首领亲自负责,可要是有了商队,就能将事情交给他们。”
“人的精力有限,首领不可能事事亲为。”
就像他们每次去边城,都是挑着族人的生活必需品采买,还有好多当地特产,又或者完全是作为改善生活品质的东西,从来不在采买清单上。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缺少银两,更多还是因为入边城的人太少,根本顾不过来。
“首领考虑考虑吧,商队真的很方便。”明窈说得口干舌燥,半天不见狄霄表态,她索性把筷子往桌上一丢,凑去狄霄身边。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