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这就是连发弩
第(2/3)节
失望:“弓弩主要用于近战,看目前手中的弩机,射距离太短。以此弓弩对抗步兵,最多能射两拨,八只弩箭;如果是对阵骑兵;第一波弩箭射完,怕是再也没有扬威机会了。那弩箭太细,也太轻,连面前三寸的木板都穿不透,如果射不中要害,对敌人确实造不成多大的杀伤。瞧瞧手上的这玩意,哪有一点‘强弩敌千军’的味道呀!”
见赵飞摇头不语的样子,公孙元心里一阵忐忑不安,费了数日的功夫,竟然这弓弩还是让司马大人不满意,这可如何是好。
“公孙技师,你辛苦了!”赵飞见公孙元情绪低落,不想打消这位亲手提拔的一级技师的积极性,忙出言相慰。
“司马大人,不知这弓弩,还有什么可精进之处?”公孙元诚恳地询问道。
赵飞却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这便携式弩机,如何提高威力。床弩、弩炮,那还很遥远,能把这近战便携弩的威力挥出来,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突然赵飞脑海中一个念头闪现出来,急忙开口问道:“公孙技师,这弓弩你可能造出三道箭槽来?”
“三道箭槽?”公孙元默默地自言自语,接过弩机,一点点地打量。
“这射程,能否再远一些?牛筋弓弦能否再粗壮些,要么用双股的牛筋?”赵飞对这弓弩的射程,尤为不满。
“还有,这弩机能不能加上个瞄准器,对就在这里。”赵飞加上一句,指着弓弩的顶端。
“这弩箭曾否再粗壮锋利些?”赵飞觉得这轻飘飘的弩箭只能给豁出命来的敌军挠痒痒。
赵飞一连串的问,让公孙元应接不暇。公孙元审视着手中的弓弩,目光坚毅而沉重,仿佛要把那弓弩看出油来。
“司马大人,容在下好好想想。司马大人要的东西,我公孙元拼了老命也要给您造出来。”公孙元坚决地回答道。
公孙元如此回答,让赵飞心里一阵爽慰:“我赵飞提拔的人,就是干脆利落!”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赵飞每次给军器坊的匠人训话,这句前世的“铁人口号”都是保留节目。赵飞不得不承认,这句简单的口号确实能鼓舞干劲,看看台下听训工匠们满脸的激动就明白了。
“公孙技师。本司马适才提及的事项,你是否还记得?”赵飞问道。
“在下谨记司马大人的教诲!”公孙元谦恭地答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记在黑板上牢靠!把每一项的进度都要标出来。”赵飞不厌其烦地吩咐着。
赵飞早已把黑板引进了军器坊各营,手把手地教会了几位小吏和老师傅如何做记录,如何记录进度,赵飞试着在这两千多年前的赵**器坊,把目视化管理一步步推广开来。不知不觉间,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工业文明,已无声地滋润了古老的手工作坊。
研的方向已经指明,赵飞马上告辞,他不想再浪费公孙元研弓弩的宝贵时间了。前世的赵飞,对那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台干深恶痛绝,连操作工的水杯怎么摆放都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