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第九章 战术战略
第(6/18)节
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庇护,稳定民心。
建昌城则由游击刘镇华和二千步兵驻守。刘镇华是一位沉着冷静的将领,他
的到来让建昌城的守军士气大增。他们在城头日夜警戒,准备随时迎击来犯之敌。
至于至关重要的山海关,袁崇焕委以重任,由朱梅镇守。朱梅是一位在军中
享有盛誉的将领,他的坚守,让山海关成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屏障。
通过这样的部署,袁崇焕成功地在蓟州到山海关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弧形的防
线。这个防线如同一弯新月,将遵化半包围,形成了一个等待时机的局态势。这
不仅是对女真军的有力牵制,更是为大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条防线上,每一座城池都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位将领都是袁崇
焕信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共同肩负着保卫国土的重任,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一道
坚不可摧的长城。
随着夜幕降临,袁崇焕走出军帐,凝望着星空下的防线。他知道,这只是一
个开始,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也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坚守阵地,
就一定能够抵御强敌,守护大明的疆土。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袁崇焕的每一步抉择都显得格外沉重。他站在军营
中,面对着赵率教的牺牲,心中充满了悲痛和自责。赵率教的英勇和忠诚,是他
心中永远的痛。
初六日,辽军抵达永平府城。袁崇焕得知赵率教部已经阵亡的消息,那一刻,
他的心如刀割。他回想起赵率教接到命令时的坚定眼神,那是一个老将对国家的
无限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赵率教和他的四千骑兵在遵
化城外遭遇了皇太极的伏击,最终壮烈牺牲。
袁崇焕的命令是让赵率教抢先进入三屯营或者遵化守城。如果遵化已经失陷,
就守三屯营;如果遵化还没有失陷,就力保遵化。这是一个明智而果断的决策,
但命运却未能眷顾他们。赵率教先是在三屯营遭遇闭门羹,再去支援遵化的路上,
又被皇太极设伏算计并歼灭。如果三屯营能够给予赵率教部队以歇息之地,或许
他们能够重新整顿,探明遵化的情况,再做打算。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残酷的
现实。
袁崇焕站在军营里,左右是祖大寿和何可纲两员大将,十几员将领排列在侧。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面对赵率教的牺牲,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哀伤。
军营中的气氛异常沉重,士兵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战友的哀思。
袁崇焕仰天长长呐喊一声,带头双膝跪下,双手抱拳。「赵总兵,您年纪六
十依然风采不减,是小弟袁崇焕愧对大哥您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
第(6/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