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第十二章 秦良玉 第十三章 广渠门(断更)
第(5/43)节
对兄长英勇事迹的赞扬,同时也流露出对
亲人牺牲的哀伤。
朝廷对秦良玉的请求给予了高度重视,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下令立祠
祭祀,以此纪念他的功绩和牺牲。秦民屏的两个儿子被封为参将,而秦翼明、秦
拱明则官至副总兵,这是对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的肯定,也是对秦家忠勇传统的褒
奖。
秦良玉的请求和朝廷的回应,不仅是对秦民屏英勇事迹的肯定,更是对秦家
世代忠烈的最高赞誉。
崇祯二年十月,四川石柱。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秦良玉心中的热血。
宣召令自京城传来,带着崇祯帝的急切与期盼,铺展在秦良玉面前的不仅是
一纸命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女真铁骑突破长城,京畿告急,大明江山如悬丝。秦良玉的眉宇间,英气逼
人,她没有多言,只有行动。宣召令下达的那一刻,她便下令白杆兵营整装待发。
校场上,士兵们闻令而动,铠甲摩擦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战前的奏鸣
曲。他们知道,这不是寻常的出征,而是一次关乎国家存亡的远征。每个士兵的
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他们跟随秦良玉南征北战,早已铸就了不屈的军魂。
秦良玉的营帐内,灯火通明。她亲手整理着行装,每一件战袍、每一副铠甲,
都承载着她对胜利的渴望。她的手轻轻抚过佩剑,剑身上映出她坚定的面容,这
是她与士兵们共同的信念——保卫大明,至死不渝。
夜幕降临,营地中燃起了篝火,照亮了士兵们的脸庞。秦良玉站在高台上,
望着下方的八千白杆兵,她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些士兵,是她的家人,是
她的兄弟,他们将一同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她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鼓舞着每一个士兵的心。她的话语中没有华丽的辞
藻,只有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的决心。士兵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秦良玉的敬仰,
他们相信,跟随她,便能冲破任何难关。
在四川的辽阔土地上,秦良玉的名声早已传遍每一个角落。当得知她再次奉
诏勤王,四川巡抚和各地总兵与百姓纷纷伸出援手,筹齐了万余匹战马。这份来
自民间的深厚情意,让原本属于步军的白杆兵得以化身为骑兵,快速地向遥远的
北京进发。
在离开石柱和四川边界的那一天,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照耀在这片充满希
望的土地上。当地百姓和官员们自发地聚集在道路两旁,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
意和不舍,含泪挥手,为秦良玉宣慰使和八千白杆兵子弟送行。
秦良玉坐在一匹神骏的白色战马上,她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英武。
第(5/4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