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第(2/5)节
一路上杀人放火,搅乱军营的秩序。
刘磐反应过来,率军士于营中厮杀,围杀那些突入营中的死士。接着,蒋钦率精锐支援而来,整个左营火光冲天,两军军士在营中展开近身肉搏战,场面混乱不堪。
荆州中军,诸葛亮阻止刘备欲发兵救左营的举措,说道:“孙子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今敌在暗,我在明,我军若处处救之,则必被周瑜所趁。”
刘备指着左营,沉声说道:“孔明,今周瑜后手已出,两翼先是为饵,佯击中军,实取左营。今若不救,恐左营不存,进而波及中军。”
“主公~”
刘备打断诸葛亮的话,认真说道:“备征战半生,敌军虚实,又岂能不知。今周瑜手段尽出,若不发兵救国安,而是坐其攻营,将动摇大军军心!”
刘备为何要这么坚定地去救刘磐,除了刘备认为周瑜已是尽出手段外。且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二刘合兵,刘琦是吉祥物,他刘备是主将。今若不救刘磐,导致刘磐兵败的话,必定会引起刘琦那边的人对他的非议。
支援刘磐,对于刘备而言,不仅是军事问题,亦是政治问题。刘备隐晦的强调‘军心’之词,试图让诸葛亮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以诸葛亮的智慧岂能不明白深层次的含义,但诸葛亮仍然坚定自己的意见,并且纠正说道:“主公,周瑜根本之目的,非是实取左营,而是实取中军。仅是因我军中军不动,周瑜不敢发兵击之,为分我军之心,故转攻左营,我中军若是轻动,周瑜必会发兵袭之。”
“何以见得?”刘备皱眉问道。
橘黄色的火光下,诸葛亮那俊朗的面容忽暗忽明,斟酌说道:“夜袭之要在于军士无备,今两翼已是有备,周瑜奔袭虽是得手,但却无奔袭之效。”
“诸君,且听左营动向!”
“左营虽是烟火四起,喊杀声不绝。但听其金鼓之声,整齐有序,可知左营军士并未混乱。若周瑜以大兵夹攻,左营动静当不仅于此。故亮以为周瑜目的仍是中军,而非左营。”
“左军若失,大军尚可存;中军若失,大军安在?”诸葛亮发问道。
“那左营怎么办?”刘琦关切问道:“国安尚在其中,能否派遣少数兵马救之,暂解其围。”
诸葛亮苦笑说道:“扬州,且观今下战事,天色昏暗,左营混乱,不知具体情况,人少则无用,兵多则军寡。今不知敌情,仓促救之,于军而言,并非良事。”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以亮之见,不如弃左营营垒、辎重,收左营兵马至中军。虽是断尾求生,但却可稳固大军营垒,使周瑜之策难成。”
在诸葛亮眼中,放任左营遭遇攻击,又不便救之。倒不如让刘磐撤军到中军,不仅能增强营垒的守备力量,又能让周瑜试图从左营上做文章的想法落空。
毕竟他已看透周瑜的手段,利用黑夜作为掩护,玩声东击西之策,让己方大军分散兵力,从
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