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99节

第(5/7)节
得最高的是欧阳进,但真正运筹帷幄厘定大计的却是不粘高手赵巨卿。只不过政争数十日以来,他都是隐居幕后不露声色,深谙后发制人的道家精髓。到了现在,政潮汹涌不可遏制,他似乎也该站起来一呼百应,设法摘取胜利的果实了。谋定后动,从来都是赵尚书做事的风格

    ……可是,可是,不知为何,大概是某种老牌官吏保守敷衍的本能作祟,只要想到最终决战的宏大场面,赵尚书就总是不由自主的觉得心悸——当然,这种心悸应该是毫无来由的;他已经弥补了一切疏漏,预备下种种杀招,绝没有对手翻身的余地。只是……

    赵巨卿垂下了眼睛,将弹劾的名单递了过去。

    “这些老先生,就烦安公代为联络了。”他称呼着欧阳进的号:“倒穆毕竟是大事,安公多多出面,才能积攒威望,方便以后起复嘛。我这在任的官员,倒是不好随意走动的。”

    无论如何,还是遵从本心,暂且后退一步,将战友护至身前再说吧。

    思危、思变、思退,保护自身的安全,比盲目的进取可重要太多了。

    ·

    总的来说,倒穆派的策略其实是相当稳妥而正确的。军事的成败与否他们无法干涉,但只要掐住了后勤的脖子,那什么样的军队也不可能发动战争。给养既然断绝,穆国公世子的败相就已经注定了。这是自古以文驭武的密法,容不得一个后生作妖。

    但很可惜,他们疏忽了一些超出于传统经验之外的小小细节。

    在检查完天津港口造船及维修的进度之后,穆国公世子设法召见了阔别许久的儒望,直接了当的提出了要求:抗倭战事在即,他希望借一百八十万两白银充作经费;再从皇帝内库中设法套一波,估计军费也就差不多了。

    在主持了上虞之战后,儒望地位大涨,极得银行总部赏识,这一百八十万两也不是不敢答应;但仍然多问了一句:

    “不知世子打算怎么还钱呢?”

    “我们要对倭国动手。”世子曼声道:“倭国可以挖的潜力有很多,一定能让银行满意。”

    “潜力?”

    “高利贷、矿产专营、租界、自由贸易权、治外法权。”世子声音平静:“这些事情,还需要我来教你们么?”

    说到此处,穆祺也不由心中遗憾。说实话,但凡事情还能有一点回环余地,他都不愿意让英吉利这样居心叵测的坏坯插手其中。可没有办法,如今一则是军费开支实在艰难,二则是大安对外用兵经验太少,各方面都不能不依仗这些老牌帝国——以他对飞玄真君的了解,估计打完倭国后能占几个大银矿收一收矿税就心满意足了;刮油水的手段既原始且粗暴,根本榨不出来多少。只有让银行家亲自上阵,才能将倭国从上倒下榨得干干净净,子子孙孙都要感激带英的大恩大德。而大安总览全局,不但分润可以大幅增长,也能积攒下宝贵的见识嘛。

    榨油水也是要经验的,论这一点的经验,谁又能比得上如今的带英呢?

    商贾之利,不过百倍;
第(5/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