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鸾书非所愿(上)
第(2/3)节
钧野相识多年,两小无猜。因同金城郡主亲厚,便也学着唤温钧野一声“表哥”。
小公主天性纯良,性子活泼灵动,尤仰慕温钧野那一身少年意气,上树捉鸟,下水摸鱼,都成了她心中的英雄事迹。那回她央求温钧野带自己私出宫门,软磨硬泡,最终如愿以偿。
成婚之后,她还未曾登门拜访靖国公府。听说昨日温钧野在街头闹出了些风波,便携着新婚丈夫谢逢舟一同前来探望。两人携手而至,谁料一进府门,便撞见了蕙宁。
谢逢舟一时怔住,目光仿佛在时光的罅隙间游移。
蕙宁低垂着眼,微微福了一礼,声音里带着强自克制的颤抖:“小女见过谢大人,见过琅琊公主。”
公主依偎在谢逢舟身侧,身姿纤巧,眉眼含笑,宛若三月杏花,带着新奇与好奇望向蕙宁:“请问这位姑娘是……”
谢逢舟唇角微动,却终究没有出声。
温钧野抢先一步笑道:“这是大提举吴大人的外孙女,云姑娘,云蕙宁。”
公主听罢,唇边浮现出一抹腼腆笑意,和蕙宁不轻不重地寒暄了几句,便又转头关切地问温钧野:“你的伤可好了?”
蕙宁始终神色温婉,语调平稳柔和,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只是礼数周到毫无错处:“谢大人、公主,家中尚有琐事,小女便不叨扰几位叙旧了。告辞。”话落,便转身离去,自始至终,不曾再看谢逢舟一眼,谢逢舟也只能瞧见蕙宁耳边碧玺耳坠子,随着她的动作泛着晶亮的光,浮现出往昔有些模糊的画面。
不见面时总想着是否可以再见一面。见了面才惊觉早已经是沧海桑田。
相见不如不见。
温钧野按礼送了几步,心头却泛起莫名的忧虑。自梨山一别,云蕙宁的脸色似乎愈发苍白,身形也清瘦了不少,往日的神采飞扬仿佛被尘世琐事磨平了棱角。他向来粗枝大叶,只能隐约觉得她或许是病了,却说不出更多。
谢逢舟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蕙宁离开的方向,神色里有一瞬的失神。夜市的瑟瑟珠,踏青的那首词,灯笼下的告白,还有那只风筝……都在那抹远去的青影里碎成齑粉。
公主还在一旁笑语盈盈,仿佛并未察觉到空气中那隐约流转的情绪。她轻声说着什么,语调温柔如水,忽然意识到谢逢舟心不在焉。举目望去,谢逢舟却已经收回了目光和公主说:“那我们进去吧。”
蔷薇花落,秋风微起,金瓦朱墙的皇城也添了几分凉意。
此时宫里新晋一位宠妃,因一副天赐的好嗓子,将圣上迷得神魂颠倒。她便是昭妃娘娘。一朝得宠,便如“春风拂槛露华浓”,六宫粉黛瞬时失了颜色。昭妃娘娘生得美艳,却又柔婉聪慧,堪称皇帝身侧的解语花。说话一双明眸,清亮婉转,总能将帝王的心思柔柔地绕上一圈。
而这位昭妃娘娘,原不是别人,正是赵夫人最小的胞妹。宫门深深,姐妹情谊却未曾因荣宠而淡薄。赵夫人素日极少入宫,这日却得了懿旨,特地前来与昭妃娘娘小聚。两人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