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大导演来了2
第(5/7)节
一部适合改编成电影,可以推荐给您。”徐腾说了另外一个不靠谱的事,暂时缓和一下气氛,其实对于张导的电影事业,他真是爱莫能助。
其实,第五代导演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得益于80、90年代大量作者缔造数以十万计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题材被拍摄成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被完全释放,最终缔造出一个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
这一代导演随之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要自己去创造新剧本时,集体都摔了很多跟头。
“这个确实比较有意思。”张导笑的有点勉强,兴趣缺缺,大致也懂了,徐腾的题材和想法更适合好莱坞,不适合国内电影圈。
徐腾也兴趣缺缺,不再想邀请这位大导演担任客座教授,没原因,没共同语言,他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也更适合和李鞍合作。
对面三位都是大师,他们聊他们的话题,徐腾只是负责沏茶和倾听。
张导刚完成一部恢弘大电影的制作,正处于激情澎湃的后期制作阶段,吃了很多苦,花了很多钱,期望值极高,将自己整部电影的创作历程和故事讲解一番,没有明说,意思其实是很明显,就是要走《卧虎藏龙》的路,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徐腾很清楚,这部电影只看画面,那绝对是震撼的一塌糊涂,看剧情,晕了,当然,《卧虎藏龙》的剧情,徐腾也有一点晕。勉强还能接受罢了。
张导也不是狂人,正好处于这个激情阶段,难得遇到谭楯、李鞍。特别是难得遇到李鞍,肯定要探讨一下。听一听对方的意见,看看后期制作有哪些好建议。
偏偏李鞍有时差的问题,又一天一夜没睡,坐在这里没打瞌睡都是极其给张导面子,毕竟对方在国际影坛成名更早,地位很高,所以也一直不吭声,只是听着张导的话。
徐腾还是沏茶。很心疼李鞍大导演,特意抽空削了苹果递过去,因为这位李导虽是年近五旬的老大叔,还真是蛮仗义的,为了帮他装逼,死撑到现在。
问题是张导都说的差不多了,问同行意见,象征性的也要讲几句啊,他又不是来听夸奖的,要意见。真要意见,第一次拍部电影花了六千多万的大投资,心里不紧张才怪。
徐腾一直在观察。发现李鞍其实感觉不太妙,不好意思明说。
有问题。
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感觉上基本差不多。
“小徐,你什么感觉?”李鞍都在靠浓茶硬撑着没瞌睡,思绪有点乱,干脆让徐腾开口,随便讲一讲,反正他和张导这几天可能都在江州,明天可以重新再谈一谈。
“有点晕。”徐腾挠了挠头。
“什么地方晕?”张导有点不懂。
“因为我们现在也没有看到电影。所以,只能谈题材。我个人的意思,首先是选题出了问题。其次,立意出了问题。”徐腾真心不是好人,基本不将这几个大师当大师看,在他的地盘,他想说什么都行。
关键,他现在不想巴结张导
第(5/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