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第(2/3)节
海人,其实是苏北迁过去的。钱家和赵家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少一个孩子。钱先生是北京人,也是学石油化工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老博士后。他是被赵博士招进油页岩公司的,来了之后又是赵太太帮忙开户,贷款,买房,整个一条龙服务。钱太太看赵太太有些本事,就求她帮人帮到底,再给介绍个工作。那时候中国人大批涌进小镇,婉茹确实忙不过来,就把吴莉弄进信用社帮忙,也是做会计。这样,两家大人是同事,小孩又在一起玩儿,自然越走越近,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他们自以为都快要进入主流社会了。
年初的时候,油页岩公司抗不住,申请了破产保护。赵博士,钱博士,还有孙博士李博士们,一夜之间都丢了饭碗。小地方没有别的专业工作,于是中国人一家家地搬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赵家和钱家。这两家坚持留下来是有原因的,一是两家的太太都有工作,家里还没有断顿儿,二来他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去处。两位博士已过不惑之年,又做过多年的博士后,早就没了闯劲儿,不论是另找工作,还是换专业,或者干脆海归,都没什么勇气和信心。赵博士是上海男人,还算现实,在加油站家找了一份兼差,晚班,白天在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倒也过得去。钱博士没有那么大度,刚下岗的头几个月,还抱着一丝侥幸,想在社区学院里谋份教职,不料社区学院生源锐减,没熬过春天就关张了。钱博士的失业金领完了,就业形势更加糟糕,完全看不到希望。北京人抹不开面子,不可能像上海人赵博士那样去做小工。他一时想不开,得了抑郁症,认定自己是失败者,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世事不公。
现代社会里,男人通常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而女人则是其它事物的主心骨。顶梁柱丢了工作,主心骨的担子就更重了。两位太太在信用社做事,工资本来就不高,过去靠拉客户放贷款提成,现在外乡人都走了,哪里还有多少业务!钱太太吴莉的压力更大,白天应付着工作,晚上回家后,还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和无所事事的丈夫。钱太太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她的直接老板,信贷部经理乔尼。乔尼是本地人,四十来岁,高大粗壮,宽肩膀,红脸膛。他早先在镇外开了家汽车旅店,赚了点儿钱,后来入股这个信用社,一来二去当上了小头目。应该说,乔尼这个红脖子有些粗鲁,但本来并不是坏人。油页岩公司破产后,他开始膨胀起来,觉得手下员工的饭碗都是他赏赐的。最近乔尼常常骚扰吴莉,希望她识相,对老板亲近一点,还多次暗示,如果她愿意满足老板的生理需求,就可能得到一些好处。这件事吴莉当然没有告诉丈夫,只对同事兼朋友婉茹抱怨过。婉茹告诉吴莉,乔尼对自己有过类似的暗示,但也没有强迫什么。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经济形势这么糟,孩子们又小,有些事只能忍一忍,得过且过。
其实,乔尼也只是个打工的,婉茹和吴莉亲自送过去,如果店里不太忙的话,两位太太会一起去,在杰瑞家呆上个把小时,然后满面春风地回来。赵博士和钱博士都懂得,和老板搞好关系,不仅理所应当而且绝对必要。小店的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