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卷 金寒(4)
第(2/3)节
也许你们会觉得萧妮懦弱,也许你们会觉得白小俊是个爷们,也许你会认为他们都是傻b。这些,我都不否认。文章是我写的,但是评价和讨论是属于你们的。
校园离不开青春,而青春又包含的东西又太多太多。嚣张跋扈,懵懂任性,以及那些不够牢靠的海誓山盟。我不可能把所有能够诠释青春的东西都些进文章,我没有这个庞大的思维体,更没有轻松自如驾御此番的本事。
校园不是白小俊和萧妮的,更不是边成和金寒的。可是,我的故事却在围绕这几个人展开。我所想的就是,抛开墨守成规,解放桎梏,大胆地去构思一些近乎完美的画面。人物不是很多,但是每一个形象都是不同的。我不能把大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幺我就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诠释这一类类的群体。
我写的校园,并不能代表是中国的教学氛围。中国式的校园教学已经走向成熟,远远超过了六七十代传统,古板,单一的理念。现在这个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新元素加入,八零九零后的我们,又偏偏对新事物异常热中。所以现在的校园也就形成了百花争艳,万彩缤纷的局面。
有许多老专家,老学者都在呼吁对我们的不理解。然而我们的解释却是:时代不同了,你们用过于的眼光看现在,毛主席都不会同意。
我怀念自己的在校时光。铁血友情,温暖亲情,清涩爱情。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过去所有的迷茫都随着时间迎刃而解。当我感觉自己已经成熟,却摆脱不了校园纠结的时候,我赫然选择用笔来回忆。
仅仅是回忆。
而现在,读者们越来越多,我已经慢慢感觉到,这种回忆已经升华成为一种分享。
有人说,小说里有她(他)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会去做小说里的傻事。当某本小说已经超越了文才的塑造,剧情的编排,而达到探询某种道理或是道德的境界后,这才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小说。我不是自吹自擂,王婆卖瓜。我敢说这幺多年的写作生涯,自己心脏的棱角早已经被磨平。所以说评论里那些漫骂,胡闹,甚至巴不得把我大卸八块的朋友,都是徒劳的。
我是个喜欢接受批评的人,你们的指点是我提高自己最好最快最实在的办法。然而,那些只看了我的书名,或者说是胡乱看了几行字就写评论的朋友,希望你们慎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文章就是怎样炼成的。
文字是我的生命,但我却没有达到以此来维持生计的水平。很早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隐约还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当一个人爱好可以做为他经济来源的时候,那幺他一定是活得最充实的人。
纵然我有坚不可催的信念,却还是没有逃脱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为此,我必须工作。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我也就不能与那些职业写者。我想解释一下,但是绝对不是给自己澄清,因为这不是理由。
我从事的是业务这一类的工作,注重人际交往。记得中国有一位国学大师讲过,人脉就是钱脉。对于这一点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