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演义(01-04)
第(7/21)节
了好感。她早就从区工作队的民政助理白松礼口中了解到,肖区长才大她两岁,而且也是转业干部出身。
晚饭后,肖文礼与李玉芳、庄家旺、温宝喜、白松礼在住户家的东屋,开了个“碰头会”。分析了当前农户的对立情绪、找出了根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一致同意分两步走。一是把有牛马车、又有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农户组织起来,先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余下的少部分贫困户、散懒户也必须集中管理,独创一个组织叫“互助组”。这样,在一个村里试行两种生产管理模式,既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因地制宜的将另类条件不适的人家,单建互助组,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年后,再将他们收入到合作社来。让这些人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还是他们小打小闹好!让他们真正体会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
次日上午,工作队召开群众大会,李副镇长把区、镇的方案公布后,便公布了各组农户的名单。然后由各社、组推选社长、组长。就在散会前,村长冯英来再次跳出来发难。他信口开河发表了一套奇谈怪论,并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把区镇两级工作队辱骂的一文不值,非常傲慢的扬长而去。肖文礼看了一眼李玉芳说:“不用理他,按咱们的既定方针办。”当天下午,在村部办公室的墙面上,贴了两张红纸黑字的公告。一张是入社农户的名单;一张是入互助组的名单。公告中明确告知,有不同意见可在三天内到工作队提出,逾期,视为同意,并按照社、组的规定执行。
肖区长住村的房东叫李大山。六十多岁,土改时期的积极分子,“铁杆”贫农。老伴叫秦秋霞、五十八岁,从山东莒县逃荒闯关东后,嫁给了坐地户李大山。
他们唯一的儿子李庆,在唐山炮校当军事教员,已结婚生子。老房东土改时分的三间土草房,老两口住东侧,西侧全都倒了出来,让给区里四个干部居住。秦老太太一天三顿为工作队做饭、烧水、烧炕等。工作队员每人每顿饭交四两地方粮票,及一角钱人民币,不足部分由村上报补。这是当时上级的规定。李玉芳住在贫农王天义家的北炕,她与王天义的二女儿、十六岁的王小秋住在一起。王天义是土改时的民兵队长,六十二岁的他身体仍然健壮、特显年轻。他与老伴及二女儿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十分富裕,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他的大儿子、大姑娘都已各自成家,在本村居住。
一天早上,刚吃完早饭的肖文礼,被秦老太太很神秘地叫到了东屋。她把房门关严后低声说:“肖区长,我刚刚听到一个信,不知该说不该说。”“——大娘,你以后就叫我小肖,别一口一个区长叫着,我还没有你的儿子年岁大呢!有什么事,你尽管说。”肖文礼自打入住秦老太太家以来,与他们相处的特别融洽,他不愿因为称呼阻挡了与两位老人家的感情交流,于是说。“那我可要说啦,——刚才听人家都在说,冯村长他大哥冯英良、二哥冯英民、姐夫刘四虎三人,各自骑着马儿,一大早就去清河镇政府告你们去啦,怎么办?”她急切地说。“这事准吗?听谁说的?”肖文礼问。“应该准,是
第(7/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