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1)
第(4/5)节
你?不,永远不会!因为你对他的智力、判断、自信、自尊都直接地给予了打击,他不但不会改变他的意志,而且还想向你反击。如果你运用柏拉图、康德的逻辑来跟他理论,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因为你已伤了他的自尊。
你千万别这样说:“你不承认自己有错,我拿证明来给你看。”你这话,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用事实来纠正你的错误。”
那是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开口,他已准备接受你的挑战了。
即使你用了最温和的措辞,要改变别人的意志,也是极不容易的,何况处于那种极不自然的情况下,你为什么不阻止你自己呢?
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就不应该直率地告诉他,而要运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会得罪对方。
就像吉士爵士向他儿子说的:“我们要比人家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他,你比他聪明。”
人们的观念是随时在改变的,二十年前我认为对的事,现在看来却似乎是不对了。甚至当我研读爱因斯坦理论时,我也开始存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再过二十年,我或许不相信自己在这本书上所写下的东西。现在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像从前那样敢于确定。苏格拉底屡次跟他的门徒这样说:“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不希望比苏格拉底更聪明,所以我也避免告诉人们说他错了。同时我也觉得,那确实对我有益。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你知道他是说错了。若是用下面的口气来说,似乎比较好一些:“好吧,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是我有另外一种看法;当然也许是不对的,因为我也经常把事情弄错,如果我错了,我愿意改正过来……现在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普天下的人,绝不会责怪你说这样的话:“或许是不对的,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即使是科学家,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去访问史蒂文生,他不但是科学家,也是一位探险家,他曾在北极圈一带住了11年。其中6年的生活,除了水和肉外,吃不到其他的任何东西。他告诉我,他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我问他这项实验,是作哪方面的求证?他所回答的话,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他说:“一个科学家,永远不敢求证些什么,我只试着去寻求事实。”
你希望自己的思想科学化,是不是?是的,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
如果你承认,自己随时都可能犯错,就能免去一切麻烦,也不需跟任何人辩论了。而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也会承认他自己有难免的错误。
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确实犯了错误,而你直率地告诉了他,并指责了他,你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吗?下面是一个特殊的例子:s君是纽约一位年轻的律师,最近在美国最高法院辩护一件重要案子,这桩案件牵涉一笔巨额的金钱,和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在辩护过程中,一位法官对s君说:“《海军法》的申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