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荧荧烛光 灿灿地图(2)
第(2/2)节
场场,一幕幕。楚国地方数千里,兵车数千乘,周围附庸数十国,人民富庶,国力雄厚,战备充足。以前中原诸侯历次对楚用兵,仅能击败其军,阻其向外扩张而已,从未有作破都灭国之想者。吴与楚比,是一弱小国家,竟欲破其都,灭其国,岂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吗?事实恰恰相反,十多年来,吴屡屡主动对楚战争,连连获胜,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楚交战的频繁,大楚在一天天变弱,小吴在一天天变强,渐渐向理想的境地推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以寡击众、以弱敌强的战争,不可以力征,只能以智取;不可期望一举而击破其战力,必须运用长期的谋略,离间其与国,分散其战志,疲耗其国力,然后俟机予以击破。吴王僚时,伍员初奔吴,即劝说吴王以伐楚之利,而公子光阻之,因时机尚未成熟。当公元前511年,吴军攻楚之夷、六、、楚军往救,吴军还。吴军攻弦,楚军往救,吴军又退。最后吴军在养邑大破楚军时,阖闾正欲乘机攻楚,孙武又止之,认为时机仍不成熟。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吴制定了长期消耗疲敌的战略,具体说来,是分三师以肆之,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我归,彼归则我复出,则楚军疲敝于道路。数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既疲而后三军继之,深入其地,必大克之。吴国伐楚,不但是以寡击众的战争,而且是空国远征的战争,因此,必须预筹其他各国乘虚来袭。吴之邻国中,钟吾、徐及越国,或为楚之属国与附庸,或与楚亲近友好。且钟吾与徐容纳吴国亡人公子掩余与烛庸;越国常助楚伐吴。徐与钟吾南下有断绝吴军后路之危,越国北上有直薄吴都之险,因而必须先伐钟吾、徐与越,击破其军,断楚翅翼,并筑城以固之,可免去后顾之忧。六年来,吴国君臣注重用间,重金收买阎怀远,风胡楚廷说剑,麻痹了楚昭王,使其厌战思安,一心只在奢侈享受,用间一人,胜似百万雄师。六年来,吴还十分注重“伐交”,唐蔡本为楚之属国,楚因贪婪勒索促其叛离,吴则以同情仗义与以结纳。召陵之会,晋国一呼召集十八国诸侯,即使一向倾向楚国的陈、胡、许、顿诸国,也为谋楚而来与会,楚真乃众叛亲离也。晋士鞅因优柔寡断而失此良机,吴国君臣却能迅速决断,予以利用,派使分赴两国,送马赠袭,致缱绻之忱,结为手足兄弟。伐徐、钟吾及东夷民族,讨越,只严惩其顽固不化的君臣,对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则亲之善之,帮之助之,友之爱之,故这些国家、民族的黎民百姓视吴军为兄弟,仰吴王若救星,处处帮助吴国以削弱楚国。这期间,吴还在楚将子必身上作了不少文章,诸如为其算命、治病、令其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而归等,尽管眼下尚无明显效果,将来也许他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2/2)节